中木商网
全国服务热线
400-6428-388

新中国之痛:半世纪消耗木材等于1949年全部森林

发布日期:2015-01-02 作者:中木商网 阅读:616


核心提示:统计的数据显示,新中国经济建设累计消耗森林资源达到86亿立方米,也就是新中国半个世纪的木材消耗总量,相当于把1949年时,中国所拥有的森林储蓄量全部砍掉,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几乎到处都留下了绿色的创伤。

林业工人 资料图

 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12月30日《凤凰大视野》,以下为文字实录:

  陈晓楠:在人类演变的历程当中,树木、森林成了人类文化不可摆脱的元素,每个民族不可避免地要用自己的文化心理去感受森林,用自己的文化眼光来审视森林,而且赋予它更多的文化涵义。

  解说:这里是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猫儿石村吉娜羌寨,自古以来羌族人认为树木的高大挺拔、叶茂枝繁是顶天立地,和具有顽强生命的代表,古树成为崇敬自然的羌族人民的美好愿望,每年春天,这里都有一场盛大的祭树仪式。

  王官全(羌族释比):祭山神够是感谢山神给我们带来这一年的丰收和这种收成,好,我们叫感恩大山,感谢我们的树神,给我们带来的生存条件。

  母广元(羌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):森林是我们这个立脚之地,树木给了我们生存,给我们生存创造了条件,我们是离不开它,同时它也可以呢自然这个调节消除气候啊,这个呼风唤雨啊,这个顶天立地,同时它生长又快,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树,所以我们定期要进行祭拜。

  解说:这里是贵州省锦屏县西部的苗族聚集区,苗族是一个山地的民族,世代与大山为伴,与大自然和谐相处,他们的祖先常常采用比较原始的倒插桑树的方式来选择居住地。

  嘉宾:就拿一颗无根枫树插去,如果这个枫树能够成活,那么就定居下来,结果根深叶茂,不但能成活而且根深叶茂,大家来的人就越来越多了,每来一户要栽1至10棵树。

  解说:枝条能扎根的地方人也可以扎得下根,这种看似简单的生存之道蕴藏玄机,苗族人借助此法在大山中繁衍生息的是,爱树、敬树的传统也得以流传,如今每当遇到重要的节日,这里就会有隆重的祭树仪式。

  嘉宾:每一年都打粑粑,杀猪、杀鸡,杀鸭这样子呢还有鱼,有醃鱼还有鲜鱼,还有酒之类就上去祭树。这种树被地方的人称为神树,每一年群众集中来崇敬这颗枫树,枫树等于是祭祀物,已经六百多年了。很尊重这个传统,通过祭树呢使大家记住任何人不要毁坏森林,不要毁坏森林,要保护森林,保护环境,是这样子,谁要破坏森林要放火烧森林,乱砍乱伐森林,树要惩罚他。

  解说:祭树仪式在苗寨中世代相传,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,每年一到祭树的时间村民们都会自觉的集中到神树之下,吹芦笙、敲锣打鼓非常隆重。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似乎在逐渐减少,现代伐木工具可以在几分钟内让一棵百年古树轰然倒塌,城市建设以及人们各种日常用品对木材的无限无限索取,使原始森林中大量的树木被砍伐掉。
 

温水康(桐木村村民):一个拿斧头砍,一方要拿锯子锯的,这个一个锯一个砍,砍倒了这个比如讲这个木头太大了,像这么大的不能够锯4米,只能锯2米5的,那就量一下2米5,现在给它锯断,砍过的木头啊比较大,直径就到了我们这里过。

  记者:直径?

  温水康:一百多公分,这样大的木头比较起码要五副杆子,就等于十个人抬这一根木头,那么大的木头一倒下,听到的声音是相当的大的,那声音就好像哪个山顶倒掉了一样的,哗哗响。

  解说:新中国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期,随着木材消耗量陡然大增,全国生产性林区都肩负着相同的使命,人们在享受伐木的红利时,也吞下了灾难的苦果。长江是中国境内比较重要的一条水系,它流经四川境内的区域,多为丘陵地貌,地表土层薄,生态环境脆弱,上世纪五十年代末,这里的许多区县由于过度砍伐树木,老百姓的生活用材已无处可取。

  李启光(原高家乡党委书记):我们全乡啊是荒凉,一片荒凉,我说老百姓要找一点这个柴来烧啊,就这个草草的根都要挖来烧饭,没(其他)的呀,所以当时就想到这个问题,老百姓的比较大困难粮种起来了,鸡养起来了,猪养起来,有吃的,没得烧的,那时候又没得气烧的。

  解说:光秃秃的山头赤裸裸的荒山秃岭,洪涝干旱连年不断,一场暴雨过后,沟壑黄滩滚滚,水土漫流,大片农田颗粒无收。

  杨宏忠(天全县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主任):由于采伐过度的采伐的话造成的泥石流的话,还是比较严重的,造成的特别是在雨季,泥石流发生大的时候,还有把农户泥石流下来把房子一起毁坏的,出现交通堵塞,就是因为泥石流垮方。

  解说:这里是云南省东川市,早在西汉时这里的先民就掌握了炼铜铸币的技术,冶炼所需的木炭取自于东川周边的森林,经过几千年的砍伐,这里的自然生态遭到了极大破坏,荒山秃岭,沟壑纵横,没有了森林的庇护,泥石流一年比较多时爆发28次,干旱成为这里比较大的灾害。

  李光润(东川区乌龙镇水井村村长):每天就是他们都送水来给我们,生活用水现在基本上靠部队靠政府,生活用水是基本上解决了,但是我们就是缺少这个生产用水。

  解说:东川的泥石流和干旱只是一个缩影,我们无法统计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多少与逐渐消失的森林有关,而统计的数据显示,新中国经济建设累计消耗森林资源达到86亿立方米,也就是新中国半个世纪的木材消耗总量,相当于把1949年时,中国所拥有的森林储蓄量全部砍掉,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几乎到处都留下了绿色的创伤。由于民间樵采,毁林垦种,战火频烧,以及建国初期工业化的的消耗,到1949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只剩8.6%,而在明末清初之时,则是这个数字的几倍,1956年,在毛泽东“绿化祖国”“实行大地园林化”的号召下,中国开始了第一个“12年绿化运动”,1958年,毛泽东更进一步指出要看到林业、造林这是我们将来的根本问题之一。

  魏小春(定西市林业局退耕办公工作人员):毛主席提出要在一切的宅旁、村旁、路旁、水旁以及一切可能的地方,都要按照规格把树种起来,实行绿化,这样的号召是非常明确的。

  解说:这里是中国西北部第二大城市兰州,有人曾用皋兰山上一棵树,白塔山上七棵树来形容当地树的稀少,考察过这里的外国专家断言,南北两山的绿化没有三百年的历史是不可能实现的,上世纪六十年代,兰州人响应号召,开始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。

  李多多:一棵的往下背,背上十棵树将近40公斤,挖水沟的时候早上吃一顿饭,中午都啃点干馒头,到晚上回去再吃饭,每人背个背五斤水。

  记者:(五斤呢)。

  李多多(南北两山护林员):对。

  记者:一天都喝掉?

  李多多:那还不够,使得力大,这个是淌的汗多嘛。

  解说:这里是甘肃省定西市,早在70年代,定西人就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,这里属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,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,水少风大,沟壑纵横,造林变得尤为艰难。

张文清(华家岭造林站站长):当时非常艰苦啊,由于那个时候降雨量太低啊,成活非常差就是通过浇着,担水,挑着浇以后栽种起来的,浇水的话咱们这面这个的水质很不行啊,像云杉这些的话堿水,盐碱水根本不行,都是从城里边拉着浇水,这样费用也非常大,你不浇这个成活严重有影响。

  解说:这里井冈山西部的黄洋界,由于战乱的疮痍和随意的烧山,井冈山森林植被破坏严重,1969年,23岁的林球仙调到黄洋界林场做指导员,当年的生活和眼前的荒山秃岭一样贫瘠。

  李启光(原高家乡党委书记):当年我1969年上黄洋界的时候,漫山遍野就是这个斑茅,当时长得很茂盛,很密集,漫山遍野有这么高,有人这么高,到处都是,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山上搞条坑,搞播种,栽那个风景树搞绿化。

  解说:黄洋界被当地人称为“雷窝”,每当盛夏雨季到来时,林场的树木被雷电劈开的事屡见不鲜,大自然经常以这种方式考验林业人的意志力。

  李启光:那个松树啊都是雷劈的一条一条槽,一打雷的时候这个地面打赤脚,踩到地面上就麻脚,1970年一个夏天,那天打雷一放大雷我们23个多青年其中7个人触电,那个小鸡啊在地上呢它沾有水,一放雷的时候小鸡死掉了,那个狗呢就跳起来叫,这么我们就7个人触电,7个人触电,后来大家围着在一间分子里,走到那里,他说大家要死就死在一起。

  解说:虽然弥补滥砍滥伐的过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但它毕竟开始了,1988年国家林业局开始开展长江流域防护林建设工程,四川省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,率先投入到开荒造林的工作中。

  任宗宴(原盐亭林业局局长):长江防护林工程这是很重大的项目,国家来号召,而且县委政府特别是农村这个穷怕了,没得烧,没有柴来煮饭吃,怕了,而且荒山把大家荒怕了,只要政府一旦组织,一旦这个号召,大家因为在面临这样一种环境,农民他的积极性他是很有积极性的,而且农民是热情非常高涨的。

  解说:长防林工程伊始,四川省盐亭县的种树热情日益高涨,在盐亭的西南部,有些山地荒的时间太久,表面露出许多岩石,这给村民们挖坑种树造成的很大的困难。

  任宗宴:我们用钢钎打,用炮放,用钢钎穿下去,然后再用炸药放进去放出去,就是一个坑,当时的全县开现场会,大概搞了80多亩两个坡,全部用一批硝酸都湿透,用人工打炮眼,然后放,然后用炸药炸坑栽树。

  李兰(蓝庭玉龙镇照红村村民):起泡了,要么就戴手套,要么休息几天又回去挖,挖的几天挖完了那个是自家的事情,他搁那他想法设法,而且有的时间呢确实生病啦,或者是水泡大了,亲戚朋友再帮着挖,坡上少的帮着挖一点。

  解说:二十五年过去了,再大的困难也没有阻挡盐亭森林覆盖率从当年的3.4%提高到现在的54%,数字的增长是盐亭人用肩膀、用手臂,用弯下的背扛上去的,它让多少普通盐亭人的青春变得雄壮豪迈。

  嘉宾:都不晓得这个山我走过多少遍的,自己就觉得有一份自豪感,我们现在看到郁郁葱葱的了。

  李兰:那时候荒得很,山上一片都是光秃秃的,那是太阳晒得更荒凉,现在树林子感到舒适感它基本上早上起来在树林路上一走,感觉空气都好得很。

  嘉宾: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东西,留下比较骄傲的就是我们上一辈人嘛,给下一代人留下的就是我们就是一片森林,一片绿色,一片绿色,这个值得骄傲。

  解说:像盐亭一样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,如今兰州南、北两山已经满目苍翠,三千多名林业工作者守护着这片绿色,在山里生根,1988年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启动,这是世界上保护天然林资源规模比较大的工程,林区的伐木工人变成的栽树人和护林人,商品性采伐已完全停止,爱林护林的观念已深入人心,就像树根深深扎入泥土一样。1998年夏秋时节的洪灾南北齐发,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,它的成因引发了人们的思考。

  蒋有绪(中科院院士):原来很多的林地开垦作为农田了,但是呢实际上很多地方不适合开垦作为农田的,这个比如说坡度非常陡,土壤很薄的,粮食增长并不能增加很多,但是它就是影响生态安全,水土流失啊,甚至于呢产生了滑坡等等。

解说:原来陡坡耕地每亩被降雨冲走的土壤是同坡林地的五到十倍,每当山雨普降,许多泥沙就被雨水从陡坡田上冲入山溪,成为洪灾的隐患,我们曾经毁林垦种,向森林要耕地,现在却发现有土守不住,有地不产粮。

  贵州全省92.5%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,因此有人以天无三日晴,地无三尺平来形容这里,贵州西北部的大方县村民只能在山崖和陡坡上种植苞谷。

  王永军(华节市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村支书):这些土地遇到下雨啊这个水啊水土,就从山上全部刮到这个沟里面,刮到这个沟里面,所以当年这些都是这个水田啊,现在已经变成山沟了。

  解说:处于喀斯特地貌的青龙县也深受水土流失之苦。

  朱昌国(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村支书):一到4月份,到9月份这段时间呢它的大雨是非常多的时候,就是一下雨啊,就是山上的这个水啊,全部黄色的就全部往下冲,而且还有大风,这个大风呢就是农民种的庄稼种在山上啊,风从上往下一吹,好,玉米秆全部就铺在地上平的,所以这个产值非常低。

  解说:这里是中国黄土高原上的红色之都,延安,由于战乱和不合理的耕作与放牧,当地自然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,水土流失日趋加剧,成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比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。

  记者:就以前站在这个位置看底下,就是什么样的?

  王玉平(延安市王庄村村民):就是感觉也不整块反正,就是山上也不绿,断断续续,光秃秃白花花。

  解说:土地是农民的饭碗,赤裸的土地空无一物,就像是家里空空荡荡的粮仓,雨水卷走了土壤,流失了百姓的期望,种子生不了根的地方希望怎能萌芽。

  郑继书(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村民):像那种山上你要慢慢扯,把草扯干净,锄头才锄得开。

  嘉宾:当时形容我们这个地方啊就是开门见山,出门就爬坡,地无三尺平,身无三文银。

  嘉宾:一年就是这个一个人啊就是只有200元,人均收入200元,人均粮食只有100公斤,在八几年的时间啊。

  解说:为了减少水土流失,保护自然环境,2001年3月,退耕还林工程被列入第十个五年计划之中,这项明确指出,在停止天然林采伐封山植树的基础上,对25度以上坡地和沙化严重的耕地,陆续退出耕种,植树造林,一场寸土必争的退耕还林行动拉开序幕。

  嘉宾:当时的基本政策就是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你退一亩坡耕地,国家给你300斤的原粮,在长江以北北方的地区,退一亩坡耕地给你200斤的粮食。

  解说:退耕还林政策中政府给予每亩200元的补助,不仅把老百姓从艰苦的农田耕作中解脱出来,而且有了开展多种经营的本钱,在耕地大幅减少之后,仍能发家致富,陕西省延安市截止到2011年,全市退耕还林903.36万亩,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,曾是农田的陡峭山坡上已不再种庄稼,而是长满树木和经济作物,在发挥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的同时,也有了经济效益,

  记者:像这样的这个红富士什么时候可以摘果了?

  刘光宏(延安市强窑村村民):这个红的吧大概再过上个十天左右就可以下来。

  记者:您家的苹果园的面积有多大?

  刘光宏:跟我大儿子俩大概将近三十亩,今年两块八九,三块钱每斤。

  记者:这个是已经成熟的吗?

  刘光宏:成熟的。

  记者:已经成熟的,不是应该红丝的吗?

刘光宏:它红色的在过些时候就红了。

  记者:那我尝一下,苹果好大。

  刘光宏:好啊,苹果是好的。

  解说:延安市强尧村村民刘广宏过去自家有90我亩耕地,现在他已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改为种植苹果,如今全球每三十颗苹果就有一颗来自延安,绿了荒山,鼓了钱袋,幸福树,致富树在这里生根发芽,随着退耕还林的有力推进,在贵州的许多乡县,因地制宜,种草种树,在坡耕地以及石漠化严重的地区,金银花被人们重新认识,它不仅是重要的药材和茶品,而且金银花对土壤要求不高,茎曼着地既能生根,即能保持水土,又能创造效益,成为比较适宜固土保水的植物。

  嘉宾:一年就是两三万吧,多也多不了多少,因为儿子媳妇都出去打工去了,我一个人在家带着两个孙子去管,有一些地方管理的要差一些。以前没那么想过,但是种着种着就想到我们这里虽然是石坷垃,只要一来该看到绿茵茵的,有些金银花一窝种的好的话,要卖百元钱了,我们卖10块钱一斤的花蕾,好的一窝要掏十多斤啊,那种生花,就要卖一百多,所以现在种金银花的心气高啊,这些老百姓只要回家来在家待着的人大部分都在坡上整金银花去了,他要把它管好,整好啊。

  解说:这里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,名山县有几乎是世界上比较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,已有两千多年的种茶历史,这里气候湿润,雾水较多,非常适合茶树生长,1999年退耕还林以后名山县发展茶叶、竹叶以及种植各种珍稀树木,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改变。

  记者:你现在一天能采几筐啊?

  嘉宾:一天至少采购四五筐吧。一筐能卖大概就是,这几天的价格五六十块钱吧。

  嘉宾:种粮食除了上交国家的,就够一家人平时吃吧,种茶好一些,种茶至少每年到年底还有一些结余吧。

  陈晓楠:人们常说茶如人生,一杯清茶,多重味道,老百姓们曾经在贫瘠的土地上品出了眼泪的咸味,曾经在满园茶香里也品出了笑容的甜味,一棵树的生长是从根开始的,一片森林的修复也要从根上抓起,这个根一方面是我们国家启动的多项工程来恢复生态环境,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的意识,开始得到很多人的重视,神州古陆上的山塬大地在透支多年之后,终于开始得到恢复。


 

中木商网电脑版文章底部公众号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
热门木业商品推荐

最新木业资讯推荐

最新热门产品推荐


  中木商网版权声明:
  1、本网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为本站独家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:中木商网(www.wood888.net),方可进行转载使用,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  2、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,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,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。如若产生纠纷,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。
  3、本网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权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。不良信息,纠错的问题处理,请发邮件到:2322599899@qq.com或致电:13997683138,我方1个工作日会做删除处理。

最新产品
最新价格
最新采购
推荐商城
推荐木业头条
推荐木业百科
最新资讯
热点问答
网站首页 | 木业品牌推广,中木商网的优势!  |  木材材积表  | 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 |  会员权限开通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客服中心  |  会员升级  |  广告报价  |  免责声明  |  付款方式  |  | 标签总汇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鄂ICP备17006610号-1 | 公安备案号:42058302000197 | 企业邮箱 |
商务合作及投稿请联系手机(陈):17062455888  客服总台电话:4006428388  工作QQ:2322599899
电子营业执照
苹果APP下载
苹果APP下载
苹果APP下载
苹果APP下载